为引导青年学子在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、锤炼过硬本领,用青春智慧推动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赛道,2025年7月,球友会体育球友会体育组建智慧农业经管实践团,奔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二井镇黎明村,开展以“五个一”为核心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在躬身实践中领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逻辑,践行青年一代的时代担当。
一、破题产业梗阻,激活乡土造血新脉
实践团首站聚焦产业发展的核心痛点——农业生产瓶颈与农产品销售困境。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,与农户展开深度访谈,发现当地“三大一小”特色农产品虽品质优良,但受限于销售渠道狭窄和市场波动,“优质难优价”成为突出问题。针对这一现状,实践团迅速实施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策略打通销售渠道:线上依托电商平台,手把手教农户操作直播带货,协助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,策划“东北沃土‘三大一小’鲜采季”等主题营销活动。

直面线下市场挑战,学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深度挖掘并精炼农产品背后的品牌故事,以富有温情与文化底蕴的叙事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助力特色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,实现价值跃升与市场拓展。与此同时,团队并行推进两项关键工作:一方面,围绕智慧农业领域,针对物联网应用等技术展开深度调研,探索科技赋能农业的创新路径;另一方面,系统剖析区域产业结构现状,梳理发展痛点与机遇。通过双线并进的调研模式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,激发内生“造血”能力,推动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轨道。
二、宣讲双向赋能,筑牢护农双翼
实践团精心组建融合“智慧农业、惠农政策、金融反诈”三大模块的宣讲团队,深入田间村舍开展精准宣导。聚焦智慧农业技术、黑龙江省“四个农业”战略及乡村振兴政策体系,宣讲员结合物联网应用实例,以沉浸式讲解阐释农业物联网如何实现"大棚智能管控"、生态农业怎样达成"优质优价",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推动科技兴农理念深植乡土。同步发挥经管专业优势,金融宣导分队针对涉老涉网金融风险,采用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,显著提升村民风险辨识能力与金融素养,筑牢财产安全屏障,实现"科技赋能农业生产"与"金融守护农民权益"的双轨赋能。

三、党建引领赋能,共绘校地振兴图景
实践团以“支部联建+产业联促”为引擎,联动乡村与涉农企业党支部开展红色共建。依托高校科研智库优势,共建单位开放产业实践场域,共享本土化创新案例,推动“校地”优势深度融合,赓续“资源共享、难题共破”的协作基因。
结对共建座谈会中,双方锚定“三大一小”产业升级与智慧农业落地痛点,将铁人精神的“破壁攻坚”特质、经管学科的“链式思维”方法论注入议题探讨,凝练出“党建引领为核、科技赋能为翼、品牌塑造为轴”的发展新范式。此举既传承大庆精神与北大荒垦荒基因,亦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能,构筑起扎根黑土的校地振兴共同体。

四、精准破局定向,靶向破解发展难题
深度调研智慧农业应用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“四个农业”实践进展后,实践团精准聚焦“智慧农业设施成本高”“产业链条延伸不足”等关键短板。结合专业知识和现实数据,经管学子从“争取政策支持降低设施投入”“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建设”“构建区域公用品牌营销矩阵”等多个维度,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,为地方决策提供有力参考,精准回应“三大一小”产业及“四个农业”发展的迫切需求。
五、深耕北纬沃土,萃取实践智慧结晶
全面梳理“三下乡”调研数据与“五个一”实践活动素材,实践团系统总结分析了北纬47°农业经济黄金带在智慧农业发展现状、农业产业结构性问题以及“四个农业”实践成效与挑战。结合惠民事迹实效、宣讲反馈信息、共建经验成果等,深入剖析问题根源,提炼发展经验,最终形成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。报告涵盖背景、方法、核心发现及具体建议,为地方农业规划与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科学、务实的决策依据,确保调研成果真正“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”。
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,球友会体育实践团以“五个一”行动为有力抓手,深度融入黎明村“三大一小”产业振兴浪潮,在广袤乡土上淬炼真知、奉献力量。经管学子纷纷表示,将以持续的青春智慧与热情反哺乡村沃土;学院也将深化实践育人模式,汇聚更磅礴的青年动能,奋力书写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华章,让青春之花在“三大一小”之乡的希望田野上璀璨绽放!
撰稿人:吕萌
审核人:贺诗淇 董晓勇
终审人:陈超